髖關節是把我們的大腿和軀體連在一起的關節,正因為有了它,我們的雙腿才能自由活動。髖關節在我們坐著、站著、走路、跑跳時,都負擔了我們身體的重量;要能夠增加髖關節的穩定,首要是關節骨頭需要很良好的配對在一起、強壯的韌帶、軟骨、與肌肉。
這個關節是怎麼構成的呢 ? 請看圖1:
圖1:髖關節示意圖。圖中紅線圈起的部分為髖關節,是由股骨的頭部插入髖骨的臼而形成的一個杵臼關節。圖片來源
構成我們骨盆的髖骨在下緣兩側各有一個凹進去的結構,這個凹槽一樣的形狀我們稱之為髖骨臼,而構成我們大腿的股骨那圓圓的頭部,必須要完美的契合進這個髖臼內,才能形成一個良好的髖關節。這個髖關節的任何不良症狀,比如發炎、錯位、脫臼等等,都會對一個人的行動能力造成嚴重影響。在成年人身上,髖關節出問題不在少數,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髖關節的問題在嬰幼兒身上也並不罕見。嬰幼兒身上的髖關節問題被稱為髖關節發育不良症,簡稱DDH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 與嬰兒髖關節發育
簡單講,DDH泛指嬰幼兒髖關節的一切異常狀態。我們已經知道,健康的髖關節要求股骨頭完美的插入髖骨臼,形成一個活動自如的杵臼關節。而如果這個杵與臼的結合有任何不對的地方,都是DDH。DDH可以很輕微,比如股骨頭沒有完全嵌入髖骨臼的正中心,而是滑向了較邊緣的位置;DDH也可以很嚴重,嚴重到股骨頭完全脫離髖骨臼,而造成脫臼。
與人體一切器官相同,髖關節也是從娘胎裡就開始形成了,而在嬰兒出生後,會繼續發育。我們都知道,相比於成年人,嬰兒非常非常軟,這是因為他全身骨骼的鈣化程度遠低於成人。嬰兒的髖關節也不例外,他那裡的骨頭也很軟,換言之,他的股骨頭和髖骨臼都覆蓋著大量的軟骨,這些軟骨會隨著嬰兒成長而慢慢鈣化,但在鈣化完成前,這種軟軟的杵臼結合也使得嬰兒很容易出現髖關節錯位、乃至脫臼的現象。另外,有些嬰幼兒的髖臼比較淺,導致股骨頭很容易從髖臼的中心滑出再滑入,這也是一種錯位 (圖2)。
圖2:髖關節發育不良(DDH)的幾種形式。圖片來源
DDH有多常見呢 ? 常見到嬰兒出生後的幾次常規檢查,都是要檢查髖關節發育情況的。世界各地DDH的發生率都不盡相同,大體來説,先天性的DDH,即出生時就有髖關節問題的嬰兒,佔比從萬分之四到千分之三不等;而後天原因所造成的DDH,發生率的地區差異性更大,在美國印第安人部落曾經出現過三分之一的嬰兒因爲包裹的使用不當而患上DDH。所以說,DDH在嬰幼兒身上並非罕見狀況,只不過因爲種種原因,很少有父母知道髖關節發育的這些問題。
引起 DDH 的原因
DDH 有先天原因導致的,也有後天原因導致的。傳統的醫療研究大多著重於先天性的DDH,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意識到了後天因素也會誘發DDH。2016年美國兒醫學會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發表的最新一版針對DDH的臨床指導,就第一次把後天因素也列了進來。下面我們分別看一下。
先天性的DDH
家族病史:根據國際髖關節學會(International Hip Dysplasia Institute)發表的數據,如果父母之一曾有DDH,那麽小孩生病的機率為1/8,是普通人的12倍。
胎位不正:通常在孕後期,胎兒會逐步倒轉,形成頭下脚上的姿勢,為出生做準備。可是總有種種原因,使得一部分胎兒無法形成這樣的胎位,這會使他雙腿被擠在一起,增加DDH的風險。
性別:女性發生DDH佔比約8成,這有可能是孕期荷爾蒙所造成的。
孕期狀態:懷孕時如果羊水過少可能造成胎兒能夠移動的空間有限,造成 DDH 發生可能性的增加。
第一胎:首胎發聲 DDH 的機會約是 6 成,有可能是因為子宮相對較少彈性。
後天引起的DDH
姿勢不當:嬰兒出生後,如果雙腿沒有得到充分的彎曲空間,那麽就很容易引發DDH。而會造成雙腿空間不夠的原因,往往就是一個:嬰兒的雙腿被束縛了、或是限制住了。比如說,過去日本和美國印第安人部落中都曾流行緊緊裹住嬰兒的包裹方式,這使得這兩個社會嬰幼兒的DDH發生率高得驚人,日本最高到3%,而印第安人部落甚至高到三分之一強。而後來由於包裹方式的改善,這兩地的DDH發生率都顯著的降低了。
圖3:過去印第安部落曾流行將嬰兒雙腿拉直緊緊的裹住全身。圖片來源
圖4:揹帶中的腿部姿勢可能造成髖關節發育不良(DDH)。圖片來源
症狀
一般來説,DDH 不會引起明顯的疼痛,所以不容易引起父母的警覺,但仍然有蛛絲馬跡可循的。
髖關節有問題的一側可能比另外一側更向外鼓起
髖關節有問題的這條腿可能短於另外一條
髖關節有問題的這一側身體會比較少動
髖關節和大腿兩側的皮膚肌理看起來不對稱
如果小孩已經開始走路,行走會不穩、跛行
如果小孩已經開始走路,腰背部會向内彎曲
診斷與治療
不管 DDH 是先天還是後天引起的,最要緊的是儘早發現。越早發現,越容易治療,其效果也越好。在臨床上,DDH 的確診通常要依賴於超聲波或 X 光,看一看髖關節是否真有錯位等現象。六個月以下的嬰兒,由於軟骨很多,X 光無法穿透,就用超聲波來看,而六個月以上的嬰幼兒就可以用 X 光了。
一旦確診,針對嬰幼兒的治療方式往往是矯正式的,也就是給小寶寶帶上一個矯正帶,這個矯正帶强迫他的雙腿大大分開,並使膝蓋彎曲至臀部的高度,這樣髖關節就有了一個充分發育的空間,假以時日,讓它自己慢慢長好。如果發現太晚、情況比較嚴重、矯正無法根治的話,就需要手術介入了。
圖5:治療嬰兒髖關節發育不良(DDH)的常見裝置:Pavlik Harness。這種背帶將嬰兒雙腿強制分開,膝蓋彎曲到臀部高度,給予髖關節最佳發育空間。圖片來源
監控、預防與揹巾穿戴
過去醫學界曾有篩檢的概念,即針對新生兒或是一歲前的嬰兒進行 DDH 的篩檢。但這種做法很有問題,一方面確實的篩檢需要儀器,費用很高,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是,篩檢只能確認當下嬰兒是否有 DDH,而現在大家都知道後天因素照樣會引起 DDH,那麽篩檢過後,并非高枕無憂,因爲照護不當的話,嬰兒還是可能患上 DDH。所以,現在對 DDH 來説,更重要的概念是監控,父母在瞭解 DDH 的風險之後,應時時注意寶寶的髖關節發育,一旦有疑慮,可盡速就醫。
與監控同時進行的,是預防。先天性的 DDH 是無法預防的,父母只能盡力做好後天的預防。通常嬰兒在揹巾裡面的時間比起其他攜帶寶寶的工具都還要長,因此,在揹巾裡面時,合適的臀部姿勢是非常重要的。揹著嬰兒時若能夠維持合適的臀部姿勢,將對於髖關節正面自然發展有非常大的益處。建議以下蹲 (Spread Squat position) 姿勢 (通常簡稱的 M 字腿、或騎姿 Jockey Position) ,在大腿有支撐的情況下,讓嬰兒雙腿張開、依靠在大人的身軀上,同時將嬰兒臀部彎曲進而促使膝蓋抬起比屁股高、或與屁股等高。這個揹巾穿戴的姿勢將可降低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機會。
參考資料:
Comentários